|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寄西巖警上人 / 作者:盧綸 |
過雨開樓看晚虹,白云相逐水相通。
寒蟬噪暮野無日,古樹傷秋天有風。
數穗遠煙凝壟上,一枝繁果憶山中。
何言暫別東林友,惆悵人間事不同。
|
|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寄西巖警上人解釋: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寄西巖警上人》是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詩,詩人在雨后登上開元寺南樓,觀賞晚虹、白云和流水的美景,感嘆秋天的寂靜與涼爽。詩人通過描繪寒蟬的噪音、古樹的破損與秋天的風,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在遠處的田野上,悠悠的煙雨凝結在稻田的邊緣,令人回憶起在山中的種種美好。詩人情感真摯地表達了與東林友人分別后的惆悵和人間事變的無常。
中文譯文:
雨過之后,我登上開元寺南樓,看見晚霞如虹,白云如流水般互相追逐。寒蟬在暮野吵鬧,四野無日光,古樹傷痕累累,秋天有一絲涼風。煙雨在田野盡頭凝結成片,讓我想起了山中繁茂的果樹。怎能不感嘆與東林友人暫時的離別,心中憂愁,人間事變難以預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雨后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變幻。詩人以獨特的筆觸和情感描繪了晚虹、白云、流水和樹木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詩中表現了作者飽含敬畏之情的曠野風貌,以及對自然現象的深入體驗。通過寒蟬噪聲、秋風、遠處的山巒、稻田等描繪,展現了山水自然風光的優美和哀艷。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惆悵之情和對人間事物的無奈和無常。整首詩以景描情,以景寄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的感慨和思考。
這首詩情感真摯,描繪精細,讓人感嘆自然的偉大和人世的變幻。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有對友情的思念和對人世的感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