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尊師(一作道士) / 作者:盧綸 |
夢別一仙人,霞衣滿鶴身。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種玉非求稔,燒金不為貧。
自憐頭白早,難與葛洪親。
|
|
送王尊師(一作道士)解釋: 送別王尊師(也稱為王道士),作者是唐代詩人盧綸。詩中寫道,作者夢見與一位仙人分別,仙人身披霞衣,背上滿是鶴羽。在天上的路中,祥云繚繞,夜幕降臨。此時正值春天,桃花杏花盛開在山間大海之上。詩中還提到種植玉石,并不是為了追求豐收,煉爐精金也并非為了追求財富。盧綸自感年紀已經大了,與葛洪相比,感到自己無法與之親近。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夢中送別王尊師(或道士),
仙人軀體穿著霞衣,背上長有鶴羽。
在通往天上的道路上,祥云繚繞,夜幕降臨。
此時正值春天,桃花杏花盛開在山海之間。
作者始終堅信玉石的栽培并不是為了追求豐收,
煉爐精金也并非為了追求財富。
自我感到年紀已高,無法與葛洪相親。
這首詩充滿了神秘和浪漫的氛圍。通過夢境中的場景,描繪了一位神仙般的人物和仙境般的仙道景象。仙人身著華麗的衣裳,鶴羽鋪滿背后,給人以超凡世俗的感覺。在天路之上,夜幕降臨,祥云彌漫,給人以寧靜、神秘的感覺。春天的桃花、杏花在大海和山脈之間綻放,給人以美麗和生機盎然的感覺。
詩中的玉石種植和精金煉爐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純潔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作者認為,種植玉石和煉制精金并不是為了物質的追求,而是一種精神上的修煉和追求。此外,作者在結尾處自憐頭白早,難與葛洪親,表達了對自己年紀的自省和無法與志同道合的友人親近的遺憾之情。
整首詩以婉約清新的語言風格,展現了作者對仙境的想象和對精神追求的渴望,表達了詩人對充滿神秘和浪漫的仙人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