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朝邑張明府(此公善琴) / 作者:盧綸 |
千室暮山西,浮云與樹齊。
剖辭云落紙,擁吏雪成泥。
野火蘆千頃,河田水萬畦。
不知琴月夜,誰得聽烏啼。
|
|
送朝邑張明府(此公善琴)解釋: 《送朝邑張明府(此公善琴)》是唐代詩人盧綸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室暮山西,
浮云與樹齊。
剖辭云落紙,
擁吏雪成泥。
野火蘆千頃,
河田水萬畦。
不知琴月夜,
誰得聽烏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送行張明府(擅長琴藝)離開朝邑的場景。詩中通過描寫暮色中的山巒、浮云和樹木,以及紙上剖析政務的情景,表達了離別之情。詩人還通過描繪大雪覆蓋下的官員和田野,以及在琴聲和月光下聽到烏鴉的啼叫,體現了離別時的思念和寂寞。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送行時的景象,情感真摯而深沉。詩人通過自然景物和具體形象的描寫,將離別的哀思與自然景色相結合,增強了詩中的意境和感染力。
首句"千室暮山西,浮云與樹齊"意味著夜幕降臨,張明府要離開朝邑,山巒悠遠,浮云飄渺,與樹木同高。這種景象為離別的場景營造了一種寂寞和凄涼的氛圍。
第二句"剖辭云落紙,擁吏雪成泥"描繪了張明府公文的處理,剖析政務的場景。這種場景與離別的情境相結合,表達了離別之時的憂愁和無奈之情。
第三句"野火蘆千頃,河田水萬畦"描繪了大雪覆蓋田野的景象。大雪覆蓋下的田地和野火燃燒的蘆葦,為詩中的離別情感增添了一絲悲涼和蕭瑟之感。
最后兩句"不知琴月夜,誰得聽烏啼"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后的張明府在琴聲和月光下孤獨思念的揣測。這里的琴聲和月光象征了離別后的寂寞和思念,而烏鴉的啼叫則增添了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氛圍。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具體形象的描寫,將離別時的情感和寂寞感傳達出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離別的傷感和思念之情。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對離別情境的描繪也展示了盧綸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景物的獨到觀察,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唯美而深沉的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