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書李舍人中書寓直春夜對月見寄 / 作者:盧綸 |
露如輕雨月如霜,不見星河見雁行。
虛暈入池波自泛,滿輪當苑桂多香。
春臺幾望黃龍闕,云路寧分白玉郎。
是夜巴歌應金石,豈殊螢影對清光。
|
|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書李舍人中書寓直春夜對月見寄解釋: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書李舍人中書寓直春夜對月見寄》是唐代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露水像輕雨,月光像霜,
沒有星河只有雁隊飛行。
虛暈映入池塘波上自然蕩漾,
滿月當空香氣四溢。
春臺上遠望黃龍闕,
云路上也看不到白玉郎。
這個夜晚,音樂應和金石之聲,
豈能與螢火映照的清光相提并論。
詩意: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書李舍人中書寓直春夜對月見寄》通過描繪春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自然景觀的感嘆。詩中以雨、霜、月、星、雁等形象描繪了春夜的景色,表現出一種寂靜、幽美的氛圍。詩人通過對池塘波光、桂花香氣的描繪,進一步豐富了詩歌的意境。整首詩詞以對月的描寫為主線,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美的熱愛。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唐代詩歌的典型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感受和情緒。詩中使用了許多意象,如露水、月光、星河、雁行等,這些意象在讀者心中勾勒出了一個安靜而美麗的春夜景象。詩人通過對池塘波光和桂花香氣的描寫,進一步加強了春夜的浪漫氛圍。詩的結尾以對螢火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現實與理想、虛幻與真實的對比思考。
整首詩詞以飽滿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夜景象的感受和對美的追求。詩歌中的意象和描寫方式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對美好事物的熱愛。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引發了讀者對美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