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蘇軾 |
這個禿奴,修行忒煞。
云山頂上空持戒。
一從迷戀玉樓人,鶉衣百結渾無奈。
毒手傷人,花容粉碎。
空空色色今何在。
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個禿奴,修行太過分了。
云山頂上空中持戒。
一旦迷戀上玉樓的人,
像鶉鳥羽衣一樣百結束縛,無可奈何。
毒手傷人,花容粉碎。
空洞而虛幻的美色,現在又在哪里?
臂間扎著苦澀的相思之刺,
這一次還了相思的債。
詩意:
《踏莎行》描繪了一個人的修行過程以及他由于迷戀欲望而遭受的痛苦。詩中的主人公被稱為"禿奴",意味著他已經超越了俗世的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和純凈。他在云山的頂峰上持戒修行,試圖擺脫欲望的誘惑。然而,他卻不幸陷入了對玉樓的迷戀中,被束縛在欲望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他的美貌逐漸消失,被欲望所毀滅。最后,他通過承受相思之苦來償還自己迷戀的代價。
賞析:
《踏莎行》以簡潔而犀利的筆觸刻畫了修行者的遭遇和內心的掙扎。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象征,通過對比來突出主人公的境遇。作者通過"禿奴"這一形象,表達了人們在修行道路上所遭遇的困境和痛苦。詩中的玉樓象征著世俗的欲望和誘惑,主人公對玉樓的迷戀使他失去了自由,陷入了束縛之中。詩的結尾表達了主人公承受相思之苦的決心,他希望通過這樣的付出來償還自己曾經迷戀的代價。
《踏莎行》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掙扎和矛盾心理,以及欲望對心靈的摧毀。這首詩詞在詩歌形式上富有韻律感,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才華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同時,這首詩詞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于修身養性、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內心掙扎的主題,具有深遠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