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 / 作者:蘇軾 |
作,非也。
山谷亦云。
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筆,實《東坡詞》也
波聲拍枕長淮曉。
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
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
酒味多于淚。
誰教風鑒在塵埃。
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
|
虞美人解釋:
《虞美人》是蘇軾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作,非也。山谷亦云。
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筆,實《東坡詞》也。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
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詩意:
這首詩以虞美人的名字為題,但實際上并非是其作品。詩人在大觀園中看到了蘇軾親筆寫的《東坡詞》。詩人描繪了一個清晨,江水波瀾起伏,拍打河岸的聲音醒來了長江河畔。微弱的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床上,只能勉強照見人的身影。無情的汴河水自東方流淌而來,只載著一艘充滿離愁別恨的船,駛向西州。竹溪和花浦曾經一起醉過,但現在酒的味道比淚水更多。詩人感嘆,誰讓美好的事物都沉淀在塵埃中?這醞釀了一場煩惱,最終送給了來到此地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虞美人的名字為題,但實際上是蘇軾借用了虞美人的名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離別和痛苦的感受。
詩中的山谷、大觀園、長江等景物都是蘇軾常用的意象,借以抒發自己的情感。雖然詩中提到了虞美人,但其實是在表達詩人自身的心情,將自己置于虞美人的位置上,借以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之情。
詩中運用了對景物的描寫,如江水波瀾、月光微弱等,通過細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寂寥和憂愁的氛圍。
最后的幾句詩,詩人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和疑問,為什么美好的事物總是被埋沒在塵埃中,而自己只能釀造出煩惱,將其送給來到此地的人。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離愁別恨之情,以及對人生和命運的疑問,給人一種憂傷而深沉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