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是出自《蘇軾》創作的“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總共“14”句,當前“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是出自第4句。
“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解釋: 首先,《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這句詩是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之手。這句話有兩個部分,分別對應詩句中的兩個意象。 1. "知音如周郎":這是引用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周瑜的故事。周瑜才智出眾,與他交好的諸葛亮就被譽為他的“知音”。這里蘇軾以周郎比喻歐陽推官(可能在當時是一個才學出眾的人物),表達對他們才能的高度評價。 2. "議論亦英發":這句話是贊美歐陽推官在討論問題時也表現得才思敏捷。這里的“英發”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才華、機智或者精力充沛。在這里,蘇軾通過描繪才子的議論風采,表達了對他們的敬佩之情。 創作背景感想: 蘇軾處于北宋中期,社會環境相對寬松,文人墨客輩出。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軾以周郎比歐陽推官,不僅表現了他們的才華,也寄寓了蘇軾對于人才選拔和社會發展的期望和理想。 評價: 這句話充分展現了蘇軾卓越的才情和深厚的學養。他巧妙地運用典故,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同時,他也借此表達了對人才的珍視和對社會發展的深刻洞察。這是一句既具有文學價值又富含哲學思考的佳作。
查看完整“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 的上一句
下一句: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