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壟頭水 / 作者:王建 |
壟水何年壟頭別,不在山中亦嗚咽。
征人塞耳馬不行,未到壟頭聞水聲。
謂是西流入蒲海,還聞北去繞龍城。
壟東壟西多屈曲,野麋飲水長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憶著來時磨劍處。
向前無井復無泉,放馬回看壟頭樹。
|
|
壟頭水解釋: 《壟頭水》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壟水何年壟頭別,
不在山中亦嗚咽。
征人塞耳馬不行,
未到壟頭聞水聲。
謂是西流入蒲海,
還聞北去繞龍城。
壟東壟西多屈曲,
野麋飲水長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
憶著來時磨劍處。
向前無井復無泉,
放馬回看壟頭樹。
詩意:
《壟頭水》描繪了一幅塞外邊疆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故鄉壟頭水的思念之情以及對邊疆艱難生活的體驗。詩中通過描繪壟水的流動、聲音和周圍的景物,抒發了詩人對鄉愁和邊塞生活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壟頭水的情景,給人以生動的感覺。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水流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邊塞生活的深刻感受。
詩的開篇寫道:“壟水何年壟頭別,不在山中亦嗚咽。”詩人對鄉愁之情表達得深沉而悲涼。他在異鄉邊塞,思念故鄉的壟頭水,感嘆其已經多年離別,不僅在山中有聲有影,就連在這邊疆也有哭泣之聲。
接著,詩人描寫了征人行軍的場景:“征人塞耳馬不行,未到壟頭聞水聲。”征人們行軍至此,由于水聲的響亮,馬匹甚至塞住了耳朵而無法前行。這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水聲的嘹亮和威力,同時也襯托了邊塞的艱苦環境。
接下來的幾句詩中,詩人描繪了壟水的流向:“謂是西流入蒲海,還聞北去繞龍城。”壟水向西流入蒲海,又從北邊繞過龍城。這些地名的提及,使得詩中的景象更加具體,給人以地理位置的感知。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邊塞的野生動物為表現對象,寫道:“壟東壟西多屈曲,野麋飲水長簇簇。”壟東壟西多彎曲的河道中,野麋成群結隊地飲水。這一景象除了反映了邊疆的荒涼和野性,也暗示了邊塞生活的艱辛。
最后兩句詩寫出了胡兵在水邊駐扎的情景:“胡兵夜回水旁住,憶著來時磨劍處。”胡兵夜晚返回邊塞,在水邊駐扎下來,回憶起以往磨劍的地方。這樣的描寫展示了邊塞戍衛的軍人的辛苦和堅守的精神,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壟頭水為中心,通過描繪水的流動、聲音和周圍的景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邊塞生活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具體的形象描寫,通過對水流和周圍景物的描繪,繪制出一幅邊疆的生活場景。通過對水流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鄉愁和邊塞生活的深刻感受,同時也展現了邊塞戍衛的艱辛和堅守的精神。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鄉之情和對邊塞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