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夜啼 / 作者:王建 |
庭樹烏,爾何不向別處棲,夜夜夜半當(dāng)戶啼。
家人把燭出洞戶,驚棲失群飛落樹。
一飛直欲飛上天。
回回不離舊棲處。
未明重繞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觸。
風(fēng)飄雨濕亦不移,君家樹頭多好枝。
|
|
烏夜啼解釋: 詩詞:《烏夜啼》
譯文:烏鳥夜晚啼鳴,為什么不飛去別處棲息?夜夜半穿堂而過啼鳴。家人把蠟燭放在門戶外,打擾了烏鳥,它驚慌失群地飛落在樹上。它一直飛,直到試圖飛上天空。一次又一次地返回舊棲息地,還未到黎明時又繞到主人的屋頂上,欲降又不敢降,空中黑暗中相互觸碰。無論風(fēng)吹雨打多么濕潤,你家樹頭的枝條依然茂盛。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只烏鳥在夜晚的徘徊和啼鳴,以及與人類之間的互動。烏鳥夜半在主人的房屋上啼叫,被家人的所為所驚擾,卻又不愿離開舊的棲息地。詩中表達(dá)了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情感的喚起。
賞析:《烏夜啼》是王建這位唐代詩人的作品之一,以簡練而準(zhǔn)確的語言刻畫了一只烏鳥夜晚的的徘徊和啼鳴情景。通過描寫烏鳥在夜晚的行為和與居住者的互動,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深入觀察和對生命的感悟。詩中描繪的烏鳥愿意在主人的房屋附近棲息,沒有離開舊的棲息地,這或許可以理解為對生活穩(wěn)定和歸屬感的渴望。整首詩通過簡單的文字和對細(xì)節(jié)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夜晚的安靜而凄涼的畫面,引發(fā)了對生命與環(huán)境的思考。《烏夜啼》以其獨(dú)特的寫作風(fēng)格和情感的傳達(dá),展示了王建作為唐代文人的才華和對自然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