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去曲 / 作者:王建 |
春已去,花亦不知春去處。
緣岡繞澗卻歸來,百回看著無花樹。
就中一夜東風惡,收紅拾紫無遺落。
老夫不比少年兒,不中數與春別離。
|
|
春去曲解釋: 《春去曲》的中文譯文:
春天已經離去,花兒也不知道春天的去向。
繞過山崗和溪澗又回到了原地,數百次瞪視著沒有花兒的樹木。
就在其中一個夜晚,東風狂暴,吹落了紅色和紫色的花朵,沒有留下一片。
老夫和年輕人不相同,不愿再數春天的離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春天的離去和花朵的凋零,作者以自然景象為背景,表達了對春天的留戀和不愿離別的情感。
詩中的“春去曲”暗示著春天的離去,整首詩以春天未來的泯滅為主題。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春天的消逝,花兒不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凋謝了;接著,詩人通過“緣岡繞澗卻歸來,百回看著無花樹”描繪了春花凋零之后的景象,形容了無花的樹木。詩中的“收紅拾紫無遺落”描繪了東風吹落花朵的情景,強烈地表達了春天的離去。最后兩句中的“老夫不比少年兒,不中數與春別離”表達了作者不愿與春天分別的心情。
整首詩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通過描繪春天的消逝和花朵的凋謝,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留戀之情。詩人將自然景象與人生相比,抒發了對時光流轉不止的感慨和無法挽回的事實。同時,詩人通過表達“老夫不比少年兒,不中數與春別離”的態度,表現出對時光的領悟和無奈。詩人將自然景象與人生相聯,使作品更具意境和哲理,給人以深思。整體來說,《春去曲》表達出了對春天離去和光陰流逝的思考,展現了唐代詩人對自然、生命和時光的深刻觸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