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鏡 / 作者:王建 |
終日自纏繞,此身無適緣。
萬愁生旅夜,百病湊衰年。
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天。
癢頭梳有虱,風耳炙聞蟬。
搖白方多錯,回金法不全。
家貧何所戀,時在老僧邊。
|
|
照鏡解釋: 《照鏡》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王建。詩人描述了自己長時間地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困擾,無法擺脫身體的束縛,心情憂愁,夜晚有很多的困擾,且體弱多病。他討厭早起,喜歡待在溫暖的屋子里,白天又懶散不想外出。他頭發癢時梳頭會梳出虱子,風一吹耳朵就脹痛,暖陽下臉色發紅。他在寫作過程中,反復搔頭,寫得速度很慢,把白紙搖晃,造成字跡不完整的現象。他本人生活貧困,喜歡陪伴在老僧的身邊。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情況的不滿和困擾,以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無奈。他表達了一種墮落、頹廢的心態,對世事、自己的境遇感到失落和迷茫。
譯文:
終日自纏繞,
此身無適緣。
萬愁生旅夜,
百病湊衰年。
少睡憎明屋,
慵行待暖天。
癢頭梳有虱,
風耳炙聞蟬。
搖白方多錯,
回金法不全。
家貧何所戀,
時在老僧邊。
中文譯文:
整天都被身體問題困擾,
我感到與這個世界無緣。
無盡的憂慮滋生在漫長的夜晚,
各種疾病圍繞著衰老的年歲。
討厭早起,喜歡待在溫暖的屋子里,
懶散地等待著溫暖的天氣。
頭發癢時梳頭會梳出虱子,
風吹耳朵炙熱聽蟬鳴。
書法不完美,字跡常常錯誤,
回望過去,金字法卷不能全部流傳。
貧窮之家無法享受什么,
時光都度過在老僧的身邊。
這首詩詞運用了一系列的對比和象征的手法,用簡潔的語言抒發出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失落。通過描繪自己的身體困擾和生活狀態,作者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命運的無奈。整首詩情緒低沉憂傷,以自我反思和孤獨為主題。詩人借助身體之痛來抒發對世事、生活、人生的憤懣和不甘。最后一句“時在老僧邊”表達了作者希望得到慰藉和陪伴的心愿。整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悲涼的情感,折射出了作者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