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裴度舍人 / 作者:王建 |
小松雙對鳳池開,履跡衣香逼上臺。
天意皆從彩毫出,宸心盡向紫煙來。
非時玉案呈宣旨,每日金階謝賜回。
仙侶何因記名姓,縣丞頭白走塵埃。
|
|
上裴度舍人解釋: 《上裴度舍人》是唐代詩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松雙對鳳池開,
履跡衣香逼上臺。
天意皆從彩毫出,
宸心盡向紫煙來。
非時玉案呈宣旨,
每日金階謝賜回。
仙侶何因記名姓,
縣丞頭白走塵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上謁裴度舍人的情景。詩中以鳳池為背景,小松雙對開放,景色美好。詩人身著干凈的衣衫,步履輕盈,衣香撲鼻,逼近官署的臺階。他相信,天意和皇帝的心思都源自于文學藝術,宸心(皇帝的心意)仿佛被紫色的煙霧所吸引。詩人并不是在適當的時候上表奏章,卻獲得了玉案(官方文書)的呈遞,每天在金階上謝恩回宮。他不禁想問,是什么原因讓他被記住,而其他仙侶(指其他文人)卻只能頭白地走在塵埃中。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王建作為一名文人的自我陳述和對文學的追求。詩中的鳳池和小松雙對是美好的自然景色,象征著清新和繁榮。詩人的衣香和輕盈的步履顯示了他的雅致和修養。他相信天意和皇帝的心思都受到文學藝術的影響,這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自信和對文學的信仰。詩人雖然沒有按時上表,卻得到了官方文件的呈遞,這表明他的才華和價值被認可和重視。而其他仙侶只能默默無聞地走在塵埃中,這可能是在暗示文人之間的競爭和不公平。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時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心態和社會環境。它揭示了文人追求聲名和地位的渴望,以及他們對文學和藝術的自豪感。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官僚體制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成功的向往,同時也提出了對社會不公和競爭現象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既展示了唐代文人的風采,又反映了他們在塵世中的矛盾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