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王屋道士赴詔 / 作者:王建 |
玉皇符詔下天壇,玳瑁頭簪白角冠。
鶴遣院中童子養,鹿憑山下老人看。
法成不怕刀槍利,體實常欺石榻寒。
能斷世間腥血味,長生只要一丸丹。
|
|
贈王屋道士赴詔解釋: 《贈王屋道士赴詔》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皇符詔下天壇,
玳瑁頭簪白角冠。
鶴遣院中童子養,
鹿憑山下老人看。
法成不怕刀槍利,
體實常欺石榻寒。
能斷世間腥血味,
長生只要一丸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道士應召前往朝廷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道士的儀容和修行,表達了道家修煉長生之道的追求與信念。詩中提到了道士的服飾、養鶴和養鹿的情景,以及道士對世俗利益的超越和對長生不老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道士的形象和心境。首句"玉皇符詔下天壇"表明了道士受到玉皇上帝的御旨,被召至天壇。接著描寫了道士的儀容,他頭上戴著玳瑁制作的頭簪,身穿白色角冠,顯示出他的高貴和神圣。
詩中提到鶴和鹿,象征著修行者的純潔和自然之道。道士在道觀中養鶴,這是為了追求純潔和高尚的修行境界。而鹿憑山下老人看,則表現了道士在山中修行,以自然為師,追求寧靜和超脫。
接下來的兩句"法成不怕刀槍利,體實常欺石榻寒"表達了道士修行成果的境界。法成指的是道士修煉成功,達到了無畏的境界,不懼刀槍之利。體實常欺石榻寒是指道士修煉已經達到了體內靈氣充足的狀態,不再感受寒冷。
最后兩句"能斷世間腥血味,長生只要一丸丹"表達了道士追求長生不老的信念。道士通過修行,能夠超越塵世的紛爭和凡俗的欲望,達到心靈的凈化。他相信只要服食一顆丹藥,就能夠實現長生不老的愿望。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道士的形象和修行境界,表達了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和對塵世紛擾的超越。它展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對長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