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張弘靖相公 / 作者:王建 |
傳封三世盡河東,家占中條第一峰。
旱歲天教作霖雨,明時帝用補山龍。
草開舊路沙痕在,日照新池鳳跡重。
卑散自知霄漢隔,若為門下賜從容。
|
|
上張弘靖相公解釋: 上張弘靖相公
傳封三世盡河東,
家占中條第一峰。
旱歲天教作霖雨,
明時帝用補山龍。
草開舊路沙痕在,
日照新池鳳跡重。
卑散自知霄漢隔,
若為門下賜從容。
中文譯文:
上張弘靖相公
相傳家族三代盡在河東,
族居中條第一高峰。
在旱季,天降大雨,
明時帝王親自賜封此山為龍,
從此山草復蘇,舊路上的沙痕仍在,
陽光照耀下,新建的池塘上鳳凰痕跡重現。
雖然貧微,但我自知與天空相隔,
如果能成為門下之人,我將得到從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建寫給張九齡的辭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張九齡的賞識和提拔的心聲。
首先,詩中提到了張九齡的家族在河東已經傳承了三代,又占據了中條的第一高峰,顯示了張九齡家族的顯赫和世代的輝煌,也為張九齡增加了榮耀和地位。
接著,詩中描述了一次旱季的奇觀,天教作霖雨,詩人以此表達了對自然的愿景和對國家的期望。描繪了天子御封張九齡居住的山為山龍,這象征著皇帝的親近和看重,也表達了作者對張九齡的推崇和崇敬。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展示了自己的卑微之意和對門下之人的向往。詩中用比喻手法,以沙痕和鳳凰痕跡來寓意舊路和新池塘,在陽光的照射下一一顯現,表現了作者對自身的期望和對未來的向往。
整首詩以一種自我陳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張九齡的敬意和心愿,詩意深沉而含蓄,展示了作者對未來的美好展望和對自身命運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