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吳諫議上饒州 / 作者:王建 |
鄱陽太守是真人,琴在床頭箓在身。
曾向先皇邊諫事,還應上帝處稱臣。
養生自有年支藥,稅戶應停月進銀。
凈掃水堂無侍女,下街唯共鶴殷勤。
|
|
送吳諫議上饒州解釋: 《送吳諫議上饒州》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針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鄱陽太守是真人,
琴在床頭箓在身。
曾向先皇邊諫事,
還應上帝處稱臣。
養生自有年支藥,
稅戶應停月進銀。
凈掃水堂無侍女,
下街唯共鶴殷勤。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王建送別吳諫議前往饒州的情景。吳諫議是鄱陽太守,他被贊譽為真正的賢人。他床頭有一把琴,身上有一本箓(指文書),顯示了他文雅的品味和官職的身份。吳諫議曾經在邊境上向先皇進諫過事情,顯示了他勇于直言的品質,因此他在上帝那里也能稱臣。他注重養生,自己有長壽的秘方,對待納稅人也公正合理,應該停止征收額外的財政收入。他的府邸里水堂清潔整齊,沒有侍女,只有一只鶴,象征著他的孤高和清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吳諫議的品行和行為,展現了他高尚的品質和官員的職責。他作為太守,以真實的行動和高尚的品德來治理領地。他勇于直言進諫,不畏權貴,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他注重養生和公平治理,體現了他作為官員的職責和他個人的修養。詩中的琴和箓象征著他的學識和才華,而凈掃水堂和共鶴的描繪則突出了他的清雅和高潔。
整首詩詞以樸實、自然的語言表達了吳諫議的崇高品質和行為方式,展示了唐代士人的風范和社會的價值觀。它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以及對吳諫議的贊美,弘揚了忠誠、正直和清雅的美德。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簡潔明快,語言清新自然,表達了作者對吳諫議的景仰之情,也傳達了一種道德倫理的觀念,對讀者產生一種啟迪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