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魏州李相公 / 作者:王建 |
百代功勛一日成,三年五度換雙旌。
閑來不對人論戰,難處長先自請行。
旗下可聞誅敗將,陣頭多是用降兵。
當朝面受新恩去,算料妖星不敢生。
|
|
送魏州李相公解釋: 詩詞:《送魏州李相公》
百代功勛一日成,
三年五度換雙旌。
閑來不對人論戰,
難處長先自請行。
旗下可聞誅敗將,
陣頭多是用降兵。
當朝面受新恩去,
算料妖星不敢生。
中文譯文:
眾多世代的功勛在一日之間得以成就,
三年之內五次換得雙倍的榮耀。
閑暇時不與人爭論戰爭之事,
面臨困境時主動請命前往。
在他的旗下,可以聽聞擊敗敵將的消息,
陣前多是使用降軍的策略。
在朝廷之中受到新的寵幸而離去,
明智地預料到妖星(指不祥之兆)不敢出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王建創作的,題為《送魏州李相公》。它描述了李相公(相公是對官員的尊稱)在歷經百代的努力和奮斗后,功勛得以一日之間成就,反映了李相公的英勇和卓越。他在三年內五次獲得雙倍的榮耀,這可能指的是他在戰場上的表現和功勞。
詩中提到,李相公在閑暇時不與人爭論戰爭之事,表明他在平時并不好爭斗,而是在面臨困難和挑戰時,主動請纓并率先行動。這種自愿承擔責任和積極主動的態度顯示了他的勇氣和膽識。
詩中還提到,李相公的旗下有能力擊敗敵將,而且陣前多是使用降軍的策略,這顯示了他的智謀和善于運用戰略。他在朝廷中受到新的寵幸而離去,同時明智地預料到不祥之兆不會發生,這表明他在政治上有著過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整首詩通過描繪李相公的功勛、勇氣、智慧和洞察力,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杰出官員和將領的品質。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李相公的贊美和敬佩,同時也體現了唐代社會對忠誠和才干的崇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