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寺 / 作者:王建 |
廢寺亂來為縣驛,荒松老柏不生煙。
空廊屋漏畫僧盡,梁上猶書天寶年。
|
|
廢寺解釋: 《廢寺》是唐代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廢棄的寺廟亂糟糟地變成了縣驛,
荒涼的松樹和古老的柏樹不再冒出煙霧。
空蕩的廊道里,房屋漏水,畫像的僧人已經離去,
梁上依然書寫著天寶年份的字跡。
詩意:
《廢寺》描繪了一座被廢棄的寺廟的景象。詩中的廢寺變成了一個縣驛,失去了原本的宗教意義。寺廟內的荒涼景象和破敗的建筑,以及不再冒出煙霧的松樹和柏樹,都反映了歲月的流轉和寺廟的荒廢。空蕩的廊道中,房屋漏水,畫像的僧人已經離去,只有梁上還書寫著過去的歲月。
賞析:
這首詩以廢寺為背景,通過描繪廢棄的寺廟的景象,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物是人非的感嘆。詩中的廢寺被用來象征著事物的腐朽和人事的變遷。寺廟作為宗教場所,本應是祥和安寧的象征,但如今卻變成了縣驛,失去了原有的莊嚴。荒涼的景象和不再冒煙的松柏,形象地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寺廟的衰敗。
詩中的空廊和漏屋暗示著寺廟的破敗狀態,畫僧離去則體現出寺廟已經廢棄的現實。只有梁上還留有過去的歲月,書寫著天寶年份的字跡,讓人回想起昔日的輝煌和榮光。整首詩通過對廢寺景象的描繪,傳達了歲月更迭、事物變遷、興衰消長的主題。
王建以簡潔而凄涼的筆觸,刻畫了廢寺的景象,讓讀者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人世的滄桑。這首詩表達了對興盛的事物轉瞬即逝的感慨,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時間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