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寄東溪韋處士 / 作者:王建 |
雨中溪破無干地,浸著床頭濕著書。
一個月來山水隔,不知茅屋若為居。
|
|
雨中寄東溪韋處士解釋: 《雨中寄東溪韋處士》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中溪破無干地,
浸著床頭濕著書。
一個月來山水隔,
不知茅屋若為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處士(指隱居山野的士人)寄給東溪韋處士的情景。詩中描述了雨中溪水破壞了士人的田地,淹濕了他的床和書。一個月來,山水隔絕了他們的交流,使得詩人不知道東溪韋處士是否依然居住在茅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雨中的景象,傳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雨水沖毀溪邊的田地,濕透了士人的床和書籍。這種自然景觀的描寫,凸顯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
詩中提到一個月來山水隔絕,表達了詩人與東溪韋處士長時間沒有見面的遺憾之情。這種隔絕不僅是地理上的隔離,更是心靈的分離。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對友誼的珍視和渴望。
最后兩句“不知茅屋若為居”,表達了詩人對東溪韋處士現狀的疑惑。詩人不確定東溪韋處士是否還住在茅屋中,也暗示了唐代士人隱居山野的生活方式。茅屋象征著簡樸、與世隔絕的居住環境,與士人的隱逸之志相符。
總之,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雨中的景象和表達對友誼的珍視,展現了唐代士人的隱居生活和內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