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勵學 / 作者:王建 |
買地不肥實,其繁系耕鑿。
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
勿以聽者迷,故使宮徵錯。
誰言三歲童,還能分善惡。
孜孜日求益,猶恐業未博。
況我性頑蒙,復不勤修學。
有如朝暮食,暫虧憂隕獲。
若使無六經,賢愚何所托。
|
|
勵學解釋: 譯文:
買地可不肥沃,得以繁榮得耕鑿。好地稀少可遺理,蘭草焦枯芳香也薄。不要被聽者迷惑,所以使宮徵錯亂。誰說三歲的孩童,不會分辨是非善惡。孜孜不倦地追求進步,仍然害怕未能涉獵業務。何況我性情頑蒙,還不勤奮修習學問。就如同每日的食物,暫時的不足會讓人擔憂失去。若是沒有六經的指導,賢愚將會依賴何物呢?
詩意:
這首詩詞以勵學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重要性的思考。作者認為好的土地雖然很少,但只有經過耕鑿才能變得肥沃。同樣,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作者呼吁人們不要被聽眾迷惑,不要因為聽眾的喜好而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他認為,即使是三歲的孩童也能分辨是非善惡,所以人們更應該勤奮學習。作者自稱性情頑蒙,表示自己并不勤奮修習學問,但他認為,沒有扎實的學問基礎,無論聰明與否都無法依靠。通過這首詩詞,作者希望激勵人們努力追求知識,不斷學習與提升自己。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思考和感悟。他通過對買地和耕作的比喻,生動地描述了學問的積累和努力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不勤奮為反面教材,提醒讀者要不懈地追求知識,不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盡管作者自稱自己性情頑蒙,卻能夠意識到學問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這種自我反省和提醒使得這首詩詞更具說服力。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寓意深刻,語言簡練,通過對比和比喻展示了學問的價值和追求的重要性,給人以鞭策與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