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搗衣曲(一作送衣曲) / 作者:王建 |
月明中庭搗衣石,掩帷下堂來搗帛。
婦姑相對神力生,雙揎白腕調杵聲。
高樓敲玉節會成,家家不睡皆起聽。
秋天丁丁復凍凍,玉釵低昂衣帶動。
夜深月落冷如刀,濕著一雙纖手痛。
回編易裂看生熟,鴛鴦紋成水波曲。
重燒熨斗帖兩頭,與郎裁作迎寒裘。
|
|
搗衣曲(一作送衣曲)解釋: 搗衣曲(一作送衣曲)
月明中庭搗衣石,
掩帷下堂來搗帛。
婦姑相對神力生,
雙揎白腕調杵聲。
高樓敲玉節會成,
家家不睡皆起聽。
秋天丁丁復凍凍,
玉釵低昂衣帶動。
夜深月落冷如刀,
濕著一雙纖手痛。
回編易裂看生熟,
鴛鴦紋成水波曲。
重燒熨斗帖兩頭,
與郎裁作迎寒裘。
中文譯文:
月亮照耀下的庭院里,用搗衣石搗衣服,
裝著屏風下去織布。
婦女和姑娘們一起努力,展示出了神奇的力量,
她們白皙的手臂不停地敲打著杵子發出聲響。
高樓中敲打的音樂會奏響,
家家戶戶都不睡覺起來聆聽。
秋天的氣候又寒冷,骨頭“丁丁”地響著,
玉釵輕輕顫動,衣帶搖擺。
在深夜,月亮落下,寒冷如刀,
潮濕中兩只纖細的手感到疼痛。
回去編織的衣物容易裂開,觀察著成熟與未成熟,
鴛鴦紋樣成就了水波曲。
重重地燒熨斗,先撫平一頭,再撫平另一頭,
與郎君一起裁剪制作暖和的皮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搗衣為題材,描繪了唐代婦女忙碌的家庭生活。詩中充滿了對婦女勞動的贊美和對家庭的關注。作者通過描繪搗衣的場景,展示了婦女的勞動精神和毅力,同時也表達了對婦女的敬意和贊美。詩中還出現了一些具體的動作描寫,如白腕調杵聲、玉釵低昂衣帶動等,使詩意更加生動。整首詩節奏明快,充滿了勞作的活力和氣氛。通過描繪婦女的勞作場景,詩中還暗含了對家庭幸福的祝愿和對社會安定的期盼。整首詩極富生活氣息,表現了唐代社會的家庭生活和婦女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