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到昭應呈同僚 / 作者:王建 |
白發初為吏,有慚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稱世間忙。
秋雨懸墻綠,暮山宮樹黃。
同官若容許,長借老僧房。
|
|
初到昭應呈同僚解釋: 《初到昭應呈同僚》是唐代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發初為吏,
有慚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
不稱世間忙。
譯文:
剛入官場白發生,
年少郎的心慚愧。
自知才能平庸拙,
不適合忙碌世間。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初為官員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對自己年輕時不夠成熟、才能不足的慚愧之情。作者自認為自己才能平平,不適合與世俗的繁忙和浮躁相處,感嘆自己與時代的不合拍。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心態。詩人通過自稱"白發初為吏",表達了自己年輕時入仕的經歷,與常見的"白發蒼蒼"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他的年輕和經歷的不足。"有慚年少郎"一句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輕時的不成熟和不足之感。接下來的兩句"自知身上拙,不稱世間忙"則直接表明了作者對自己才能的評估,他認為自己才能平庸,不適合與忙碌的世俗相處。最后兩句則通過秋雨懸墻綠、暮山宮樹黃的景象,表現了時光流轉的無常和人事變遷。最后一句"同官若容許,長借老僧房"則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得到同僚的理解和容忍,過上寧靜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能的懷疑和對繁忙世俗生活的抗拒,展現了他對寧靜、淡泊生活的向往。同時,通過對秋雨和暮山的描繪,詩人通過景物的變化抒發了對時間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這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個人與時代的矛盾和追求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生活和內心寧靜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