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陽宮 / 作者:王建 |
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
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澗橙花發(fā),玉輦登山桂葉稠。
曾讀列仙王母傳,九天未勝此中游。
|
|
上陽宮解釋: 《上陽宮》是唐代詩人王建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上陽花木不曾秋,
洛水穿宮處處流。
畫閣紅樓宮女笑,
玉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澗橙花發(fā),
玉輦登山桂葉稠。
曾讀列仙王母傳,
九天未勝此中游。
這首詩描繪了上陽宮的美景和宮廷生活,同時傳達了作者對此地的向往之情。以下是對該詩的詩意和賞析:
詩意:
詩的開篇寫道,上陽宮的花木永遠沒有秋天,洛水在宮中流淌。接著描繪了畫閣紅樓中宮女們的歡笑聲,以及路人因為聽到宮中玉簫和金管的音樂而感到愁緒。然后,描述了幔城中的橙花盛開,玉輦登上山頂,桂葉繁茂。最后,表達了作者曾讀過有關列仙和王母的傳說,但九天中的仙境都無法勝過上陽宮的游玩。
賞析:
這首詩以唐代的宮廷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上陽宮的美景和宮廷生活,展示了作者對于這個地方的向往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使得整篇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
首先,上陽宮的花木“不曾秋”,表達了宮中花木常年盛開的美麗景象,給人一種永恒、不受時間限制的感覺。洛水“穿宮處處流”,描繪了宮廷中水流的情景,使讀者感受到宮廷生活的獨特氛圍。
接下來,詩中出現(xiàn)了畫閣紅樓和宮女的形象。畫閣紅樓象征著宮廷文化的繁榮,宮女們的歡笑聲傳遍了整個宮廷,給人一種歡樂、活潑的感覺。而對比之下,路人們卻因為聽到宮中的音樂而感到愁緒,這種對比增加了詩的情感層次。
然后,詩中描繪了幔城中橙花的盛開和玉輦登山的景象,以及山上桂葉的茂盛。這些描寫展示了上陽宮的壯麗景色和濃厚的自然氣息,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曾讀過關于列仙和王母的傳說,但認為九天中的仙境都無法超越上陽宮的游玩之樂。這表達了作者對上陽宮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將宮廷景色與仙境相提并論,突顯了宮廷的魅力和獨特之處。
總體而言,《上陽宮》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上陽宮的美景和宮廷生活,以及對宮廷的向往之情,展示了唐代宮廷文化的繁榮和魅力。同時,通過生動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使得詩中的景色更加鮮活,情感層次更加豐富。這首詩詞既展現(xiàn)了宮廷的壯麗之美,又傳達了作者對于上陽宮的向往和敬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