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游詩 其十 / 作者:姜夔 |
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
半空發積雪,萬萬玉花凝。
或如生綃掛,或作薄霧橫。
紛紛虎豹吼,往往蛟龍驚。
人語不相聞,濺雹漂我纓。
有魚緣峭壁,上上終不亭。
此中有神物,雷雨周八弦。
|
|
昔游詩 其十解釋: 《昔游詩其十》是宋代詩人姜夔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姜夔曾經游歷衡山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壯美。
詩中描述了昔日姜夔游覽衡山的情景,他站在衡山下,眺望水流入朱陵。半空中飄灑著積雪,形成了萬千玉花的凝結。有時宛如垂掛的細絲綢緞,有時像薄霧橫臥其中。虎豹的吼聲不絕于耳,蛟龍的驚動頻頻發生。人們的言語已經無法聽聞,雹塊濺起飛揚,打在他的衣襟上。有魚兒緣著峭壁,一直躍出水面,然而卻無法躍過高峰,最終無法達到彼岸。這個地方充滿著神奇的物事,雷雨交加,形成了八弦琴的和諧音。
這首詩通過描繪衡山的壯美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姜夔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觀的奇特之處,運用比喻和意象,使得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麗和威嚴。從詩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對神奇景象的強烈好奇心,同時也表達了對人類言語的無力和對人與自然界互動的思考。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通過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如玉花、綃掛、薄霧、虎豹、蛟龍等,詩人成功地將自然景觀與神話傳說相結合,使得詩意更加豐富深邃。同時,詩中對人類言語的弱小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也給人以思考,引發讀者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和反思。
總之,姜夔的《昔游詩其十》通過瑰麗的景象描繪和豐富的意象運用,展現了衡山壯美景色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類言語的無力感,引發讀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這首詩既是對大自然的贊美,也是作者內心世界的表達,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