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曲獻仙音 / 作者:姜夔 |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處。
樹隔離宮,水平馳道,湖山盡入尊俎。
奈楚客淹留久,砧聲帶愁去。
屢回顧。
過秋風、未成歸計。
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
喚起淡妝人,問逋仙、今在何許。
象筆鸞箋,甚而今、不道秀句。
怕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雨。
|
|
法曲獻仙音解釋: 《法曲獻仙音》是宋代姜夔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寒冷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往事的思念。
詩中描述了一個虛閣,小簾透過來的月光映照著寒冷的氛圍。夜色蕭瑟,更增加了高處的凄涼之感。樹木像屏障一樣隔離了宮殿,水平馳道在其間流淌,湖山美景盡收眼底,仿佛是供奉在尊俎上的美味佳肴。
然而,楚國的客人卻長久地滯留在這里,砧聲伴隨著他的憂愁漸行漸遠。他不停地回首,感嘆秋風雖然已經吹過,但他的歸期仍未確定。詩中流露出詩人的孤獨和無奈,他希望有人能夠理解他的心情。
詩中出現了象征性的意象,如筆墨和鸞鳳紙箋,但詩人卻不再贊美這些美好的藝術形式。他害怕將自己一生的幽怨化作沙灘上的煙雨,化為無法捉摸的虛無。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深深的孤寂和對過去的思念。他呼喚起那位淡妝的女子,詢問她如今在何處。他希望能夠再次相見,一起欣賞冷楓紅舞。詩中暗示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留戀和對未來的期盼。
這首詩詞以精湛的描寫和隱喻構建了一幅寂靜而凄涼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寂和對往事的思念。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意象的運用,這首詩詞傳達了一種深沉而復雜的情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情緒波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