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轉庵丹桂韻 / 作者:姜夔 |
野人復何知,自謂山澤好。
來裨奉常議,識笳鼓羽葆。
誰憐老垂垂,卻入鬧浩浩。
營巢猶是寓,學圃何不早。
淮桂手所植,漢甕躬自抱。
花開不忍出,花落不忍掃。
佳客夜深來,清尊月中倒。
一禪兩居士,更約踐幽討。
|
|
和轉庵丹桂韻解釋: 《和轉庵丹桂韻》是宋代姜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野人復何知,自謂山澤好。
來裨奉常議,識笳鼓羽葆。
誰憐老垂垂,卻入鬧浩浩。
營巢猶是寓,學圃何不早。
淮桂手所植,漢甕躬自抱。
花開不忍出,花落不忍掃。
佳客夜深來,清尊月中倒。
一禪兩居士,更約踐幽討。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姜夔對自然山水的喜愛和對生活哲理的思考。詩人自稱為野人,認為自己喜歡山澤之間的寧靜和自然之美。然而,他卻被卷入塵囂之中,參與朝廷的議事,認識了一些官員和文人。他感嘆自己逐漸老去,卻身處喧囂之中,心生無奈。他把自己的家比作鳥巢,雖然是在繁華地帶,但也是一種寓居之所。他提到自己曾經種植過桂花樹和養過蠶,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的珍愛,花開時不忍心摘取,花謝時不忍心清掃。最后,他描述了夜深時喜歡與好友共飲的情景,以及與一位禪師和另一位隱士相約,一同尋求幽靜之地進行交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和自由的向往。他在喧囂的世界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渴望回歸自然的懷抱。詩中的桂花、蠶絲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品味和珍愛之情。同時,詩人通過夜深人靜時與知己共飲的描寫,表達了他對友情和交流的渴望,以及對心靈寄托和慰藉的追求。
整首詩詞情感平和,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的思索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寧靜、自由和真實的追求,同時也喚起讀者對于內心世界和生活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