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左真州還長沙 / 作者:姜夔 |
吳兒牽挽醉蓴鱸,今日西歸略自如。
別路冷云散驛馬,望鄉喬木記吾廬。
湘中花月偏憐酒,淮左兒童待擁車。
凡我舊游君更歷,橘洲相見訝無書。
|
|
送左真州還長沙解釋: 《送左真州還長沙》是宋代姜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左真州還長沙
吳兒牽挽醉蓴鱸,
今日西歸略自如。
別路冷云散驛馬,
望鄉喬木記吾廬。
湘中花月偏憐酒,
淮左兒童待擁車。
凡我舊游君更歷,
橘洲相見訝無書。
【中文譯文】
吳地的兒童牽引著醉醺醺的蓴鱸魚,
今天的西歸之路倒也順遂。
離別的道路上冷冷的云散開,驛站的馬匹已經整裝待發,
眺望著故鄉,高大的樹木勾起我對家的思念。
湘中的花月偏愛酒,淮左的兒童等著駕車迎接。
我在往日的游歷中歷經風雨,而與你重逢在橘洲,卻驚訝地無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憂傷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吳兒牽挽醉蓴鱸”描繪了送行場景,吳地的兒童牽引著酒醉的蓴鱸魚,形象鮮明地展現了別離時的喜悅和暢飲之情。詩人在送別的路上看到“冷云散驛馬”,預示著離別的時刻即將到來,這種凄涼的氛圍使人感到憂傷。而望著鄉愁,回憶起故鄉喬木、廬舍,更加增添了離別的傷感和思鄉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展現了對故鄉的眷戀。湘中的花月使詩人倍感憐愛,而淮左的兒童則等待著駕車迎接他回家,表達了家人的期盼和溫馨。最后兩句“凡我舊游君更歷,橘洲相見訝無書”,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旅行經歷,與詩中的“君”在橘洲相見,卻驚訝地發現自己沒有帶來信箋,進一步凸顯了離別時的慌亂和無法言表的心情。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故鄉的情感,通過描繪生動的場景和用詞的巧妙運用,表達了離別之苦和思鄉之情,使讀者在品味中能夠感受到離別的痛楚和對家園的眷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