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招 / 作者:姜夔 |
篷方底,舟師行歌,徐徐曳之如偃臥榻上,無動搖突兀勢,以故得盡情騁望。
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興。
徵招、角招者,政和間,大晟府嘗制數十曲,音節駁矣。
予嘗考唐田畸聲律要訣云:徵與二變之調,成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調曲也。
徵為去母調,如黃鐘之徵,以黃鐘為線,不用黃鐘乃諧。
故隨唐舊譜,不用母聲,琴家無媒調、商調之類。
皆徵也,亦皆具母弦而不用。
其說詳于予所作琴書。
然黃鐘以林鐘為徵,住聲於林鐘。
若不用黃鐘聲,便自成林鐘宮矣。
故大晟府徵調兼母聲,一句似林鐘均,所以當時有落韻之語。
予嘗使人吹而聽之,寄君聲于臣民事物之中,清者高而亢,濁者下而遺,萬寶常所謂宮離而不附者是已。
因再三推尋唐譜并琴弦法而得其意。
黃鐘徵雖不用母聲,亦不可多用變徵蕤賓、變宮慶鐘聲。
若不用黃鐘而用蕤賓、應鐘,即是林鐘宮矣。
余十一均徵調傲此。
其法可謂善矣。
然無清聲,只可施之琴瑟,難入燕樂。
故燕樂闕徵調,不必補可也。
此一曲乃予昔所制,因舊央正宮齊天樂慢前兩拍是徵調,故足成之。
雖兼用母聲,較大晟央為無病矣。
此曲依晉史名曰黃鐘下微調、角招曰黃鐘清角調
潮回卻過西陵浦,扁舟僅容居士。
去得幾何時,黍離離如此。
客途今倦矣。
漫贏得、一襟詩思。
記憶江南,落帆沙際,此行還是。
迤邐。
剡中山,重相見、依依故人情味。
似怨不來游,擁愁鬟十二。
一丘聊復爾。
也孤負、幼輿高志。
水洪晚,漠漠搖煙,奈未成歸計。
|
|
征招解釋: 帆方底,舟師行歌,慢慢地拖著他像躺在床上,沒有動搖突兀勢,因此得以盡情游覽。
我要安家而未得到,作徵招以寄興。
徵招、角招的人,政和年間,大晨府曾經創作了十曲,音樂節批駁了。
我曾經考察唐田地聲律要訣說:征和二變的調,成功不是流美,所以自古少徵調曲啊。
征為離開母親調,如黃鐘的征兆,以黃鐘為線,不使用黃鐘是和諧。
所以隨唐舊譜,不使用母親的聲音,琴家沒有媒人調、商調的分類。
都征收了,也都把母親弦而不用。
他的學說詳細給我所作彈琴讀書。
然而黃鐘以林鐘為徵,住聲音在林鐘。
如果不使用黃鐘聲音,就自然成了林鐘宮。
所以大晨府征調兼母親的聲音,一句像林鐘均,是因為當時有落韻的話。
我曾使人靜聽的,寄君聲在臣民萬物的中心,清的高而亢,渾濁的下而留下,萬寶常所說的“宮離而不歸附的人就是這樣。
于是再三推究唐譜和琴弦法而得意。
黃鐘徵雖不聽母親的聲音,也不可多用變徵蕤賓、變宮慶鐘聲。
如果不使用黃鐘而用蕤賓、應鐘,這就是林鐘宮了。
我十一均徵調傲這。
他的方法可以說是好的。
但沒有清聲,只可使用的琴瑟,難到燕樂。
所以燕樂朝廷征調,不一定要補好了。
這一曲是我從前所控制,利用舊中央正宮齊天樂慢前兩拍是徵調,所以能夠成功的。
雖然兼用母親的聲音,較大晟中央為無病了。
這曲依照晉史名為黃鐘下微調、角招說黃鐘清角調
潮回卻經過西陵浦,小船只容居士。
走得多長時間,黍離離這樣。
客途現在厭倦了。
漫贏得、一襟詩思。
記憶江南,在船帆沙灘邊,這行還是。
連綿。
剡縣中山,重相見、依依因此人情味。
似怨不來游,擁有愁丫環十二。
一我姑且再這樣。
啊對不起、幼輿高志。
洪水晚,漠漠煙搖,怎么不成回家的計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