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鸚鵡 / 作者:張祜 |
棲棲南越鳥,色麗思沈淫。
暮隔碧云海,春依紅樹林。
雕籠悲斂翅,畫閣豈關心。
無事能言語,人聞怨恨深。
|
|
鸚鵡解釋: 《鸚鵡》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棲棲南越鳥,
色麗思沈淫。
暮隔碧云海,
春依紅樹林。
雕籠悲斂翅,
畫閣豈關心。
無事能言語,
人聞怨恨深。
詩意解讀:
這首詩以鸚鵡為主題,通過描繪鸚鵡的形象和心情,表達了作者對困境、禁錮和無言的哀怨之情。
賞析:
詩的開頭寫道,“棲棲南越鳥,色麗思沈淫。”鸚鵡棲息在南越地區,它們有著美麗的羽色,但卻思念著自由的天空,感到沉悶和困頓。
接著詩人寫道,“暮隔碧云海,春依紅樹林。”這句描述了鸚鵡所面對的困境。它們被困在雕刻的籠子中,無法自由飛翔,只能望著碧藍的天空和翠綠的樹林,心生依戀之情。
“雕籠悲斂翅,畫閣豈關心。”這兩句表達了鸚鵡的哀怨之情。雕刻的籠子限制了鸚鵡展翅高飛的能力,而周圍的人們卻對此毫不關心,他們不理解鸚鵡內心的悲傷。
最后兩句“無事能言語,人聞怨恨深”,表達了鸚鵡無法用語言表達內心的苦悶和不滿,但人們通過鸚鵡的表情和聲音,能感受到它們內心的怨恨和痛苦。
整首詩以鸚鵡為形象,抒發了作者對禁錮、困境和無言哀怨的思考和感受。通過描繪鸚鵡的形象和心情,表達了作者對人們對待弱者的冷漠和無知的批判。鸚鵡在詩中成為了一種象征,代表了那些受到束縛和壓抑的個體,通過詩人的筆觸,傳遞出了一種對自由和解放的渴望。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情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困境和無聲的吶喊,引發人們對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