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曾黯游夔州 / 作者:張祜 |
不遠夔州路,層波滟滪連。
下來千里峽,入去一條天。
樹色秋帆上,灘聲夜枕前。
何堪正危側,百丈半山顛。
|
|
送曾黯游夔州解釋: 《送曾黯游夔州》是唐代詩人張祜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不遠的夔州路,
波浪層層連綿。
經過千里峽谷,
進入一條通天的水道。
樹木在秋天展現出色彩,
灘水聲響在夜晚枕前。
怎能不感到危險和險峻,
山峰高達百丈半。
詩意:
這首詩是張祜送別曾黯離開夔州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夔州的地理景觀,表達了對曾黯離開的思念之情。詩人描繪了夔州所處的位置,夔州位于長江峽谷之間,水路縱橫,景色壯麗。詩人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離別的凄涼和曾黯前行的艱辛。在詩中,詩人展現了秋天的美麗和夜晚的寧靜,同時也提醒曾黯旅途的危險和困難。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夔州的山水風景,表達了離別之情和旅途的艱辛。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夔州的山川、江水和秋色展現得淋漓盡致,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夔州的壯麗和離別的哀愁。
詩中的"千里峽谷"和"一條通天的水道"形容了夔州所處的地理環境,揭示了曾黯旅途的艱難險阻。"樹色秋帆上"和"灘聲夜枕前"通過景物的描寫,展示了秋天的美麗和夜晚的寧靜,同時也暗示了曾黯在離別和旅途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孤寂。
詩的最后兩句"何堪正危側,百丈半山顛"表達了詩人對曾黯旅途的擔憂和憂慮,山峰的高聳和險峻象征著旅途的艱險和不確定性。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離別之情、旅途的危險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通過詩人的感慨和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曾黯的深情厚意和祝福。這首詩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情感的融入,展示了唐代詩人張祜的才華和對離別主題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