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楊秀才往夔州 / 作者:張祜 |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江連萬里海,峽入一條天。
鳥影沉沙日,猿聲隔樹煙。
新詩逢北使,為草幾巴箋。
|
|
送楊秀才往夔州解釋: 《送楊秀才往夔州》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是張祜。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鄂渚逢游客,
瞿塘上去船。
江連萬里海,
峽入一條天。
鳥影沉沙日,
猿聲隔樹煙。
新詩逢北使,
為草幾巴箋。
譯文:
在鄂渚遇見旅游的客人,
登上瞿塘的船。
江水連通著萬里的海洋,
峽谷進入一片天空。
鳥影在沙灘上沉沒于太陽,
猿猴的聲音從樹叢中隔著薄霧傳來。
寫下新詩送給北方的使者,
用草紙折成幾巴巴掌大小的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張祜送別楊秀才往夔州的情景。詩中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色和離別的情感。
首先,詩人描述了江水的壯麗。江水連通著萬里的海洋,形成了遼闊無邊的景觀。這一描寫表達了大自然的廣闊和壯美,也暗示了人生的遼闊和無限可能。
其次,詩人描繪了瞿塘渡口的離別場景。瞿塘是長江上的一個重要渡口,人們在這里分別,船只往來。這里象征著離別和別離的情感,詩人通過描寫船只上的旅客和船行的景象,增強了離別的悲涼之感。
然后,詩人以鳥影沉沙、猿聲隔樹的方式,表達了自然界的靜謐和寂寞。鳥影沉沙暗示了太陽的西沉,落日的余暉和寂靜的沙灘。猿聲隔樹則傳達出山林中的寂寞和離人的感覺。這些描寫與離別的情感相呼應,加深了讀者對別離之痛的共鳴。
最后,詩人提到自己寫下的新詩,送給北方的使者。這里體現了詩人的情感表達和創作熱情。詩人用草紙折成巴掌大小的箋紙,顯示了他對詩歌的珍視和推崇。這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希望借助詩歌將自己的思念和情感傳達給遠方的人。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離別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同時,詩中的自然描寫和感情表達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悲壯和寂寥的氛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