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行寄京師故人道侶 / 作者:張祜 |
白日長多事,清溪偶獨尋。
云歸秋水闊,月出夜山深。
坐想天涯去,行悲澤畔吟。
東郊故人在,應笑未抽簪。
|
|
溪行寄京師故人道侶解釋: 《溪行寄京師故人道侶》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日長多事,清溪偶獨尋。
云歸秋水闊,月出夜山深。
坐想天涯去,行悲澤畔吟。
東郊故人在,應笑未抽簪。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溪邊行走時寄給在京師的故友道侶的詩。作者感嘆白天的時間很長,事情很多,而自己卻常常在清溪邊獨自尋覓。秋天的云歸于廣闊的秋水,月亮從夜晚的深山升起。坐著思考著遠離天涯的去處,行走著悲傷地在澤畔吟唱。東郊的故友仍在,應該會笑話我還沒有抽起簪子。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白天的繁忙事務和夜晚的寂靜山水,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作者在清溪邊獨自尋覓,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云歸秋水和月出夜山的描寫,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恢弘。作者在思考遠離天涯的去處時,流露出對故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奈。最后一句中的“抽簪”,暗示著作者仍然未能達到故友的成就和地位,自嘲之意濃厚。
整首詩運用了簡練的語言和意象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山水和自然景色充滿了唐代詩人常用的意象,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懷和心境。這首詩以流暢的句子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張祜獨特的才華和對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