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樟亭 / 作者:張祜 |
曉霽憑虛檻,云山四望通。
地盤江岸絕,天映海門空。
樹色連秋靄,潮聲入夜風。
年年此光景,催盡白頭翁。
|
|
題樟亭解釋: 《題樟亭》
曉霽憑虛檻,云山四望通。
地盤江岸絕,天映海門空。
樹色連秋靄,潮聲入夜風。
年年此光景,催盡白頭翁。
詩詞的中文譯文:
早晨清澈的天空中,我站在虛檻之上,云山連綿,四周景色盡收眼底。
地勢高,俯瞰江岸景致,天空倒映在海門上,一片空闊無邊。
樹木葉色與秋意融為一體,潮水的聲音隨著夜風傳入。
年復一年,此景不變,已經催老了我的白發老翁。
詩意和賞析:
《題樟亭》是唐代張祜的一首山水田園詩,通過描寫景物,表達了作者對于歲月流逝和光陰虛度的感慨。
首先,詩歌開篇以曉霽憑虛檻、云山四望通的景象為引子,展示了作者所處的環境。景色之美令人陶醉,同時也使詩人體悟到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
然后,作者進一步描寫了地盤江岸絕、天映海門空的景象。江岸、海門、天空都展示了一片廣袤無垠,人在其中如同渺小的感受。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寬廣和自由的感受,也引發了作者對于時間流逝以及自己的生命之脆弱的思考。
接著,詩中的樹色連秋靄、潮聲入夜風則展示出秋天的景色和夜晚的寂靜。這里所描述的景象不僅是自然的美,更是對于時間的消逝的映射。秋天是物華天寶的時節,然而即使在這樣美麗的時刻,光陰的悄無聲息的流逝依然在作嬉戲,好似在警示人們珍惜光陰。
最后,作者以“年年此光景,催盡白頭翁”作為結尾,把人與歲月的關系進一步深化。歲月不饒人,不論是美好的風景,還是人的容顏,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逝去。而白頭翁這一形象,則暗示作者自己已經年老,感慨自己的時光匆匆流逝。
總的來說,《題樟亭》以山水田園的景象為素材,通過描寫美麗的自然景色,以及對于時間流逝的深思熟慮,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光虛度和歲月逝去的感慨。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借以反思人的生命,表達了對于光陰易逝的珍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