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契衡上人 / 作者:張祜 |
小門開板閣,終日是逢迎。
語笑人同坐,修持意別行。
水花秋始發,風竹夏長清。
一恨凄惶久,憐師記姓名。
|
|
贈契衡上人解釋: 贈契衡上人
小門開板閣,終日是逢迎。
語笑人同坐,修持意別行。
水花秋始發,風竹夏長清。
一恨凄惶久,憐師記姓名。
譯文:
給與契衡上人
小門開著板閣,整天都是相迎。
言笑之間與人共坐,修行的意志卻獨自行動。
水花在秋天開始發生,風吹竹聲在夏日持續清爽。
我對自己的一種遺憾感到深深的悲傷,懷戀這位師父,將他的名字牢記在心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祜寫給契衡上人的贈詩。契衡是當時的佛教高僧,而張祜是一個出家的弟子,他以詩文表達對師父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詩的開頭描述了契衡的住處,以“小門開板閣”描繪了僧房的清幽和內斂。接著,詩人表達了和契衡在一起的快樂和愉悅,他們在一起歡笑、說話,共同度過時光。
然而,在這喜悅的氛圍中,詩人同時也意識到修行是一種孤獨的過程。他說“修持意別行”,表明在修行的道路上,個人的修煉和行動是需要孤獨面對的。
接著,詩人用季節的變化來象征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水花在秋天開始發出聲響,風吹過竹子時是夏天的長清涼,這些變化呈現了季節的輪回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詩人表達了一種悲傷和懷念之情:“一恨凄惶久,憐師記姓名。”他對自己的某種遺憾感到深深的悲傷,也懷念著這位師父,將他的名字牢記在心中。
整首詩充滿了對師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同時也展現了修行者內心的孤獨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繪,詩人以深沉動人的筆觸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并透露出一種內心的堅定和執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