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樟亭 / 作者:張祜 |
曉霽憑虛檻,云山四望通。
地盤江岸絕,天映海門空。
樹色連秋靄,潮聲入夜風。
年年此光景,催盡白頭翁。
|
|
題樟亭解釋: 《題樟亭》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曉霽憑虛檻,云山四望通。
地盤江岸絕,天映海門空。
樹色連秋靄,潮聲入夜風。
年年此光景,催盡白頭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早晨的景致,詩人站在樟亭的虛檻上,遠眺四周的云山。地面寬闊,江岸地勢高聳,天空映照著遼闊的海門。樹木的顏色與秋天的靄色相連,潮水的聲音隨著夜風飄入耳中。年復一年,這樣的景色讓人感嘆光陰的流逝,催人變老。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精確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致,展示了張祜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的景色描寫清新、準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樟亭是一個典型的景觀點,詩人站在那里,眺望四周,一覽云山和江岸的壯麗景色。通過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描寫,詩人將大自然的壯麗與時光的流轉相結合,表達了對光陰易逝的深刻感慨。
詩中的"地盤江岸絕,天映海門空"一句,通過對地勢的描繪,展示了廣闊的江岸和遼闊的海門,給人以開闊和無邊的感受。"樹色連秋靄,潮聲入夜風"一句,則通過對樹木顏色與秋天氣息的聯系,以及潮水聲音隨夜風傳來的描寫,給人以靜謐和寧靜的感受。
最后兩句"年年此光景,催盡白頭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歲月如梭,光景變遷,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生,都是瞬息萬變的。"白頭翁"象征著詩人自己,年復一年的景色變化催人變老,表達了對時光無情流逝的深切體會。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致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的思考和對光陰易逝的感慨。詩人以細膩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將自然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使詩意更加深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