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蘇求至話別(后六句與送蘇紹之歸嶺南詩同) / 作者:張祜 |
幾年滄海別,萬里白頭吟。
夜月江流闊,春云嶺路深。
珠繁楊氏果,翠耀孔家禽。
無復天南夢,相思空樹林。
|
|
偶蘇求至話別(后六句與送蘇紹之歸嶺南詩同)解釋: 詩詞:《偶蘇求至話別(后六句與送蘇紹之歸嶺南詩同)》
作者:張祜
朝代:唐代
幾年滄海別,萬里白頭吟。
夜月江流闊,春云嶺路深。
珠繁楊氏果,翠耀孔家禽。
無復天南夢,相思空樹林。
中文譯文:
分別了幾年滄海,萬里之遙,白發吟唱。
夜晚的月亮照在江面上,江水流淌得很寬廣,春天的云朵使山路顯得更加深遠。
珍珠眾多,楊氏的果樹繁盛,翡翠色彩閃耀孔家的鳥禽。
再也沒有南方的夢境,思念空蕩蕩地停留在樹林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祜的《偶蘇求至話別(后六句與送蘇紹之歸嶺南詩同)》。詩人以離別為主題,表達了他與蘇紹之分離多年,心中思念之情。他們之間的分離跨越了千里,歲月的磨礪使他們的頭發都已經變白,但他們依然以詩歌吟唱來表達內心的憂思。
詩中描繪的夜晚,江水寬廣,月亮高懸,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盡的思念之情。春天的云朵掩映著遠山,使得山路顯得更加深遠,暗示著詩人和蘇紹之之間的分離之遙遠。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珍珠繁盛和楊氏果樹的茂盛,以及孔家的鳥禽翡翠色彩的閃耀。這些描寫象征著生活的豐盛和美好,與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兩句是詩人表達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思考。他說再也沒有南方的夢境,意味著過去的美好回憶已經過去,而對于未來的相思之情則孤獨地停留在空蕩蕩的樹林間。
這首詩通過對離別的描繪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念之情和對過去的回憶。它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離別帶來的孤獨和無盡的相思之苦,同時也反映了生活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