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金山寺 / 作者:張祜 |
古今斯島絕,南北大江分。
水闊吞滄海,亭高宿斷云。
返潮千澗落,啼鳥半空聞。
皆是登臨處,歸航酒半醺。
|
|
登金山寺解釋: 《登金山寺》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金山寺的壯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在登臨金山寺時的感慨和情緒。
中文譯文:
古今斯島絕,南北大江分。
水闊吞滄海,亭高宿斷云。
返潮千澗落,啼鳥半空聞。
皆是登臨處,歸航酒半醺。
詩意:
這座金山寺座落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被大江在南北分隔開。奔騰的江水延伸至遼闊的大海,寺廟亭臺高聳,仿佛聳入云端。潮水退回,千澗的水聲回蕩,雀鳥在半空中啼叫。這些都是登臨金山寺時可以欣賞到的美景,回航之時,已經喝得微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金山寺的壯麗景色,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感受和情緒。作者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將江水、亭臺、潮水、鳥鳴等景物巧妙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意境。通過描繪寺廟所在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現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在這樣美好景色中的歡愉和開懷。
整首詩構思巧妙,情感真摯。作者以自然景觀寓意人生境遇的變幻無常,以及其中的矛盾和離合。金山寺位于孤島之上,如同世界上的孤立之存在。大江把南北隔開,象征了人事與時世的不同。寺廟高聳入云,離世背塵,使人遠離紛擾,仿佛置身于云端,與俗世隔絕。潮水的來回也象征了人生的起伏,而鳥鳴則代表了生活的喜怒哀樂。詩人通過運用這些意象,表達了自己置身其中時的歡愉和無畏,以及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通過這首詩,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登臨金山寺的時候所獲得的愉悅和平靜。這首詩以簡短的行文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觀察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此詩,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恢弘,以及作者在其中的喜悅和欣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