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獻蕭相公 / 作者:張祜 |
東去江干是勝游,鼎湖興望不堪愁。
謝安近日違朝旨,傅說當時允帝求。
暫向聊城飛一箭,長為滄海系扁舟。
分明此事無人見,白首相看未肯休。
|
|
寄獻蕭相公解釋: 《寄獻蕭相公》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去江干是勝游,
鼎湖興望不堪愁。
謝安近日違朝旨,
傅說當時允帝求。
暫向聊城飛一箭,
長為滄海系扁舟。
分明此事無人見,
白首相看未肯休。
詩意:
這首詩詞是張祜寫給蕭相公的一封寄語。詩中表達了作者遠行江干的快樂,但同時也感到鼎湖之事令人憂愁。謝安最近違背了朝廷的旨意,而傅說則表示當時他曾勸諫皇帝。作者將自己的心情比作飛出一箭,長時間被滄海束縛著。詩的結尾表明,這件事情明明是眾所周知的,但沒有人愿意阻止,就連年邁的相公也不愿意停止。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政治局勢的關切和無奈。詩詞的開頭,作者用“東去江干是勝游”來描繪自己遠行的快樂,展現了積極向上的心態。接著,作者提到鼎湖之事,表達了對于政治局勢的擔憂和憂愁。這里的鼎湖指的是謝安與傅說的政治紛爭,暗示了朝政的混亂和不安。
接下來,詩詞通過謝安和傅說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對于忠誠和勸諫的思考。謝安違背朝廷旨意,而傅說則曾勸諫皇帝,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將傅說的勸諫比作“飛一箭”,形象地表達了勸諫的意圖。然而,作者接著用“長為滄海系扁舟”來形容這種勸諫的束縛和無望,暗示了朝廷的腐敗和權力的蔓延。
詩的結尾,作者用“分明此事無人見,白首相看未肯休”來表達對于現實的無奈和失望。明明眾人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沒有人愿意采取行動,就連年邁的相公也無力改變。這里的“白首相看”指的是年邁的相公對于現實的冷眼旁觀,但卻無法改變局勢,也無法休息。
整首詩詞通過對于政治局勢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現實的關切和憂慮,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忠誠和勸諫的思考。其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使得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同時,給人以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