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 / 作者:張祜 |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
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
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
吹到耳邊聲盡處,一條絲斷碧云心。
月落江城樹繞鴉,一聲蘆管是天涯。
分明西國人來說,赤佛堂西是漢家。
|
|
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解釋: 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
蜀國僧吹蘆一枝,
隴西游客淚先垂。
至今留得新聲在,
卻為中原人不知。
細蘆僧管夜沉沉,
越鳥巴猿寄恨吟。
吹到耳邊聲盡處,
一條絲斷碧云心。
月落江城樹繞鴉,
一聲蘆管是天涯。
分明西國人來說,
赤佛堂西是漢家。
中文譯文:
聽到簡上人吹奏單枝蘆管的曲調,
使隴西的游客感動得淚水先流。
至今還保留著這新穎的聲音,
可中原的人們卻不知道。
細長的蘆葦管在夜晚沉寂,
越國的鳥兒、巴山的猿猴都借此吟唱心中的恨意。
當曲音吹到耳邊盡處時,
一條絲線斷裂,碧云心魂飄散。
月亮落下,江城的樹木上圍繞著烏鴉,
一聲蘆管吹響,仿佛天涯之音。
實際上,來自西國的人會說,
赤佛堂的西方就是漢家的地方。
詩意和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蜀地僧人吹奏蘆管的詩詞。蜀國是指現在的四川地區,而隴西是指現在的甘肅地區。詩中描述了中原和西部之間的文化、音樂的差異。
第一首詩詞描寫了中原人對蜀地蘆管音樂的陌生和不了解。即使現在仍然能夠聽到這種曲調,但中原人對這種音樂并不知曉。
第二首詩詞描寫了蘆葦管在夜晚中的沉寂和寂寞,代表了越國和巴山地區的恨意和思鄉之情。
第三首詩詞描述了月亮落下,江城的景象。蘆管的聲音仿佛來自遙遠的天涯,而來自西國的人則將赤佛堂視為漢家的地方。
這首詩詞通過音樂和地域的對比,表達了文化差異和思鄉之情。蘆管音樂在蜀地被保留和傳承,但在中原被忽視和遺忘,這也隱含著對地域和文化多樣性的思考和呼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