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樂 / 作者:張祜 |
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
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
|
|
千秋樂解釋: 《千秋樂》是唐代張祜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八月平時花萼樓,
萬方同樂奏千秋。
傾城人看長竿出,
一伎初成趙解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八月時節,花萼樓上舉行千秋盛典的景象。萬方(指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歡慶。詩中提到了傾城之人(指美女)觀賞演出,使得趙國的憂愁煩惱初步消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巧妙的構思,展示了盛大的樂章和人們的歡樂場景。首句“八月平時花萼樓”,以花萼樓為背景,將盛夏的繁華景象與千秋盛典聯系在一起。八月花萼樓上的歡樂活動象征著歲月的長久和繁榮的景象。
接著的兩句“萬方同樂奏千秋”,表達了各地人們的歡聚和共同慶祝千秋盛典的壯觀場面。各地方的人們齊聚一堂,共同奏響歡樂的樂曲,形成了千秋的盛況。
最后兩句“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描繪了美麗的女子觀賞表演,使得趙國的憂愁煩惱逐漸消散。這里的長竿和一伎指的是表演中的道具和技藝,通過精彩的演出,讓人們暫時拋開憂愁,感受到了喜悅和寧靜。
整首詩詞以娓娓動聽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將人們的歡聚和憂愁交織在一起,展示了盛世的景象和人們對歡樂的追求。同時,通過描繪美麗的女子觀賞演出的場景,使人們感受到了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好感覺。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