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簫 / 作者:張祜 |
清籟遠愔愔,秦樓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滄海鳳難尋。
杳妙和云絕,依微向水沉。
還將九成意,高閣佇芳音。
|
|
簫解釋: 《簫》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清澈的笛聲遠遠傳來,秦樓夜晚的思念深沉。
藍天上的人已經離去,蒼茫的海上鳳凰難覓。
幽深的美妙和云散去,輕盈地向水中沉浸。
依然懷抱著九分的思念,高閣中靜靜傾聽芳音。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清澈的笛聲和秦樓夜晚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感受。詩人感嘆自己心中的愛人已經離去,就像藍天上的人消失了一樣,而心中的愛人又像難以尋覓的鳳凰一樣難以找到。詩人將美妙的回憶和思念沉浸在水中,它們像云朵一樣消散了。詩人仍然懷抱著九分的思念,靜靜地傾聽著芳音,宛如在高閣中靜候愛人的音訊。
賞析:
《簫》一詞以清澈的笛聲為引子,展開了一幅秦樓夜晚思念的景象。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藍天上的人和蒼茫的海上鳳凰作為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思念之情。詩中的“杳妙和云絕,依微向水沉”一句,將美妙的回憶比喻為云朵,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消散,突出了詩人對愛人的思念之深。最后一句“還將九成意,高閣佇芳音”,表達了詩人仍然懷抱著九分的思念,守望著愛人的消息。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深情厚意,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