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鄂州韋尚書 / 作者:羅隱 |
往歲先皇馭九州,侍臣才業(yè)最風流。
文窮典誥雖馀力,俗致雍熙盡密謀。
蘭省換班青作綬,柏臺前引絳為鞲。
都緣未負江山興,開濟生靈校一秋。
|
|
上鄂州韋尚書解釋: 《上鄂州韋尚書》是唐代詩人羅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往歲先皇馭九州,
侍臣才業(yè)最風流。
文窮典誥雖馀力,
俗致雍熙盡密謀。
蘭省換班青作綬,
柏臺前引絳為鞲。
都緣未負江山興,
開濟生靈校一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鄂州官員韋尚書的贊頌和謳歌。詩人稱頌韋尚書在過去的歲月中輔佐先皇駕馭九州,是朝廷中才華出眾、最風流的侍臣。盡管文采窮盡,典章制度已經完備,但韋尚書仍然竭盡全力為百姓謀福祉、治理國家。他不僅在行政上有出色的才能,而且在俗務方面也有周密的計劃和安排。他調整官員輪班,使得青綬(指官職)更加優(yōu)秀,他在柏臺(指朝廷)前引領紅色的鞲(指官帽),象征著他的高貴和榮耀。韋尚書之所以能夠在政務上取得如此成就,是因為他沒有辜負國家的興盛,努力開拓并造福人民,這使得國家繁榮昌盛。
賞析:
這首詩以贊美的口吻寫就了韋尚書的政績和才能,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為國家和百姓所做貢獻的敬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意象,如"馭九州"、"蘭省換班青作綬"、"柏臺前引絳為鞲"等,通過這些象征性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韋尚書的卓越才干和高貴地位。詩人通過對韋尚書的贊美,也間接表達了自己對唐朝文治武功的贊賞和對社會繁榮穩(wěn)定的期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嫻熟的辭章和鮮明的形象描繪,展示了唐代官員在政務和俗務上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