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川投穆中丞 / 作者:羅隱 |
試將生計問蓬根,心委寒灰首戴盆。
翅弱未知三島路,舌頑虛掉五侯門。
嘯煙白狖沈高木,搗月清砧觸旅魂。
家在碧江歸不得,十年魚艇長苔痕。
|
|
臨川投穆中丞解釋: 臨川投穆中丞
試將生計問蓬根,
心委寒灰首戴盆。
翅弱未知三島路,
舌頑虛掉五侯門。
嘯煙白狖沈高木,
搗月清砧觸旅魂。
家在碧江歸不得,
十年魚艇長苔痕。
詩詞的中文譯文:
來到臨川向穆中丞投訴,
試著問蓬草根處如何生活,
我的心情像寒灰一樣,
頭頂上戴著貧困的盆。
我的翅膀薄弱,不知道前方的路,
我的舌頭愚鈍,得不到名門望族的青睞。
像只白狐一樣,我在高大的樹上嘯叫,
像在搗月亮的清砧一樣,觸摸著流浪的靈魂。
我的家在碧江邊,卻無法歸去,
十年的漁船上留下了苔蘚的痕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羅隱所作,是一首寫貧困生活的詩。詩人以自己生活的艱辛為題材,抒發了作者心靈上的苦悶和無奈。
詩的開頭描述了詩人到臨川找穆中丞(穆中丞為高級官員)詢問生計如何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困境的無奈和迷茫。
接下來的幾句反映了作者的貧困現狀和困頓的生活。詩人用“心委寒灰首戴盆”這一形象的描寫表達了自己貧困困頓的狀態,生活無望的心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無力和無助,表達了對名利與社會地位的渴望。他自謙自己翅膀薄弱、舌頭愚笨,無法在社會上獲得成功與尊重,借此抒發了對社會階層的不平。
最后兩句,詩人表達了對家園的思念和歸鄉的渴望,但又由于貧困的原因無法實現,詩句中的“十年魚艇長苔痕”形象地描繪了漁船長時間停留在岸邊留下的苔蘚痕跡,寓意著作者長時間的漂泊無家,無法歸去。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深情地展現了作者的生活困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實地刻畫了貧苦人民的辛酸境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