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第五尊師 / 作者:羅隱 |
苕溪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裘獨繭綸。
只說泊船無定處,不知攜手是何人。
朱黃揀日囚尸鬼,青白臨時注腦神。
欲訪先生問經訣,世間難得不由身。
|
|
寄第五尊師解釋: 《寄第五尊師》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一首詩,詩意深沉,表達了詩人對師長的思念之情和對人生的疑問。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彭織沙溪的煙霧和月光已經持續很久,
我獨自一人身穿著野鶴的衣裳和帶著繭綸。
我只說停泊船只無定處,
卻不知道與誰牽手同行。
我拾取紅色和黃色的日子來囚禁尸鬼,
我面對著黑色和白色,暫時注入腦中的神明。
我想拜訪先生,請他給我指教經書的訣竅,
在這世間,很難得到超越自身的智慧。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第五尊師長的思念之情和對人生的疑問。詩人身處彭織沙溪,孤獨地穿著野鶴的衣裳和帶著繭綸,流連在煙霧和月光之中。他停泊的船只沒有固定的去處,不知道與誰攜手同行,寓意著詩人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他通過揀選適宜的時光來囚禁尸鬼,試圖獲取某種力量或智慧,但他意識到這是暫時的、有限的。于是,他想拜訪先生,請他給予指教,希望能夠獲得超越個人的智慧。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師長和對人生困惑的思考和渴望。
賞析:
羅隱是唐代末年的一位杰出詩人,他的作品往往充滿了沉思和孤寂。這首詩以對師長的思念和對人生的疑問為主題,情感沉郁而內斂。詩中使用了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如野鶴、繭綸、彭織沙溪等,使得詩的意境更加深遠。作者通過船只沒有固定的去處、攜手同行的迷茫和對尸鬼的囚禁來揭示自己對未來和現實的困惑,展現了一種對于人生命運的感慨和對智慧的渴望。最后,作者想拜訪先生,尋求經書的指教,表達了他對超越自身的智慧的向往。整首詩意境幽深,情感真摯,文字含蓄而富有力量,展現了羅隱詩歌的獨特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