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圉城偶作 / 作者:羅隱 |
東望陳留日欲曛,每因刀筆想夫君。
自從郭泰碑銘后,只見黃金不見文。
|
|
圉城偶作解釋: 圉城(即城墻)上的這首詩詞由唐代詩人羅隱創作。詩人望著東方的陳留日漸西沉,感到心緒不寧。每次看到刀筆,就會想起已故的丈夫。自從有了郭泰的碑文,只能看到金錢,無法看到文學的價值。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我站在圉城往東望去,
陳留的太陽即將西落。
每次拿起筆和刀,
便想起了我的夫君。
自從郭泰的碑文出現之后,
我只能看到黃金,
卻無法再看到文學的光芒。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羅隱內心的矛盾和不安。他的丈夫已經去世,每當他看到刀筆,就會讓他想起過往時光。然而,自從郭泰的碑文崛起后,金錢的力量開始主導,文學的價值逐漸被忽視。詩人感到無法釋懷,對這種情況感到憂慮。
這首詩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
1.對刀筆的象征:刀筆代表著武力和文化,也是詩人所依靠的工具。詩人在該詩中表達了對文化和文學價值逐漸被金錢取代的痛心。
2.郭泰碑銘的影響:郭泰是唐代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在該詩中碑文代表金錢和權力的崛起。詩人通過這一意象表達了對社會關注度和價值觀的轉變的不滿。
3.對夫君的思念:詩人通過提及夫君,強調了他的喪失和對過去時光的留念。這也是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的原因之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在敘述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社會上價值觀的改變和文學地位的下降。詩人以流露出的失落和不安情緒,引起讀者對時代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