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琵琶 / 作者:羅隱 |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處聞。
大底曲中皆有恨,滿樓人自不知君。
|
|
聽琵琶解釋: 《聽琵琶》是唐代文學家羅隱所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一位閑適宴會散場后,偶然間聽到一位在梧桐樹陰下彈奏琵琶的人,引發了思考和情感的波動。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香杯酒散思散地,偶爾聽到梧桐樹陰下的音樂。
這首曲子都充滿了怨恨,樓上的人們卻毫不知道你是誰。
這首詩意蘊含著濃厚的憂思和愁怨之情。首先,形容宴席散場后的情景,人們離散而去,思緒漸漸泛起。接著,詩人不經意地聽到了悠揚的琵琶聲,傳來一種深深的悲怨和無奈。琵琶音樂中的恨意,矛盾于飲樂之間的歡愉,使人感到一種迷茫和困惑。
在這首詩中,詩人將琵琶音樂與人們的心境對比,表達對現實中的盲目與麻木的不滿。人們在享受酒宴的同時,對于琵琶的音樂和那其中所蘊含的恨意卻毫不知情。這種對琵琶音樂的無知和漠視,暗示了社會對于真實情感的忽略,以及人們對于內心自省的缺乏。
羅隱以簡潔的表達和對比手法,揭示了人們對于內心世界的無覺察,以及真實情感的被忽視。他通過音樂的方式,傳遞了對于現實中麻木與冷漠的不滿,并反思人們應該更加關注內心世界和真實情感的表達與理解。這首詩給人以深思,引發讀者思考人性和情感生活的根本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