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韋贍 / 作者:羅隱 |
石城蓑笠阻心期,落盡山花有所思。
羸馬二年蓬轉后,故人何處月明時。
風催曉雁看看別,雨脅秋蠅漸漸癡。
禪智闌干市橋酒,縱然相見只相悲。
|
|
寄韋贍解釋: 中文譯文:
寄給韋贍
石城蓑衣笠阻止了我心中的期盼,
山花全部凋謝,讓我想到許多事情。
瘦弱的馬車經過兩年的流浪,
我好友在何處,在明亮的月光下。
風催動著晨曦中的雁鳥,它們一眼就知道要別離,
雨水擾亂了秋天的蠅蟲,它們變得迷失了。
禪智似乎成為了斷絕情感的市橋酒,
即使相見,也只會相互悲傷。
詩意和賞析:
《寄韋贍》是唐代羅隱寫給友人韋贍的一首詩。他以凄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詩以季節的變化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心中的憂傷和離別之情。
首先,詩人使用了石城、蓑衣、笠帽、山花等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憂慮和思念。石城、蓑衣、笠帽象征了行旅中的寒苦和辛勞,同時也阻止了詩人與友人相見的心愿。山花的凋謝則讓詩人想到了更多事情,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不可避免。
其次,詩中的羸馬和故人都是詩人情感的投射。羸馬經過兩年的漂泊,象征了詩人自己在外地的流離和困苦。而故人則成為了詩人心中的牽掛和期盼,他在詩中渴望與故人相見,感受相知相近的溫暖。然而,在詩中,故人的去向和位置卻成了詩人的疑問和紛擾,這增加了詩中的離別之情。
最后,詩中的風、雁、雨、蠅等元素,都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加深了詩中的憂傷和別離之意。風催動的雁鳥意味著離別的到來,雨水擾亂的秋蠅則象征了不安和迷失。
整首詩以凄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出離別之痛和思念之苦。詩中的意象獨特而鮮明,語言凝練而有力,使得讀者能夠真實而深入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憂傷和離別的苦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