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夜泊淮口 / 作者:羅隱 |
木葉回飄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
秋涼霧露侵燈下,夜靜魚龍逼岸行。
欹枕正牽題柱思,隔樓誰轉繞梁聲。
錦帆天子狂魂魄,應過揚州看月明。
|
|
中元夜泊淮口解釋: 詩詞:《中元夜泊淮口》
中文譯文:木葉回飄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
秋涼霧露侵燈下,夜靜魚龍逼岸行。
欹枕正牽題柱思,隔樓誰轉繞梁聲。
錦帆天子狂魂魄,應過揚州看月明。
詩意: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描繪了一個深秋夜晚,在淮河岸邊停泊的景象。詩人坐在小船上,船上的木葉漂浮在平靜的水面上。因為獨自一人,詩人的船已經在凌晨三更時分了。夜晚的秋涼襲來,霧氣和露水從燈下滲透進來。夜晚非常安靜,只能聽到魚兒和龍的聲音,它們向岸邊游過來。詩人靠在枕頭上,思緒被柱子上的題字所牽引。從隔壁的樓上傳來了轉悠的繞梁聲,好像有人在唱歌。詩人以象征錦帆天子的狂魂魄,應該會經過揚州欣賞明月。
賞析:《中元夜泊淮口》通過描寫夜晚的景色和描述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出一種孤寂和寂靜的氛圍。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神秘的情調,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幽雅而詩意盎然的場景中。詩人以孤獨的船夫的身份,通過描寫水面上的木葉回飄、秋涼的霧露、夜靜和魚龍逼岸行等細膩的描寫,展現出深秋夜晚的寂靜華美。帶著思索的筆墨,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暢游和思考。詩人對于題柱思緒的揭示,表達了對于歷史文化的執著和對于詩歌藝術的熱愛。整首詩與其它唐代的山水田園詩相比,更加關注內心的寂靜和思考。最后一句“錦帆天子狂魂魄,應過揚州看月明”則暗示了詩人將要前往揚州,觀賞國君的錦帆和美麗的明月,透露出一種秋夜的浪漫和神秘。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其幽美的語言和情調,傳達出一種深夜思考的心境和對于詩歌藝術的奉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