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霅川鄭員外 / 作者:羅隱 |
明時塞詔列分麾,東擁朱輪出帝畿。
銅虎貴提天子印,銀魚榮傍老萊衣。
歌聽茗塢春山暖,詩詠蘋洲暮鳥飛。
知有掖垣南步在,可能須待政成歸。
|
|
送霅川鄭員外解釋: 送霅川鄭員外
明時塞詔列分麾,
東擁朱輪出帝畿。
銅虎貴提天子印,
銀魚榮傍老萊衣。
歌聽茗塢春山暖,
詩詠蘋洲暮鳥飛。
知有掖垣南步在,
可能須待政成歸。
譯文:
送霅川鄭員外
明朝時,邊塞的詔令排列著分麾,
鄭員外東擁著朱輪馬車出發去朝廷。
像銅質的虎子般珍貴的一號宰相的印信,
就像銀質魚字般傍著皇帝的老萊衣。
在茗塢,聽著歌聲,感受春天的暖陽照耀山野,
在蘋洲吟詩,目送夜晚的鳥兒飛翔。
知道有位敬重的宮廷重臣正在南方步行,
也許還需要等到政務完成才能歸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給霅川鄭員外的送別詩。霅川是唐朝的一個地名,鄭員外可能是霅川的居民,被派往朝廷工作。詩人通過描寫鄭員外的身份和境遇,展現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氛圍和官場生活,又表現了詩人對于朝廷事務的關注和期望。
詩中用詞精確,意象鮮明。明時塞詔列分麾,描述了朝廷分封邊疆的情景。東擁朱輪出帝畿,表達了鄭員外前往朝廷的壯志,同時也映射出官場的風云變幻。銅虎貴提天子印,銀魚榮傍老萊衣,揭示了鄭員外受到皇帝的重視和賞識。這些詞句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官員的地位象征。
而在茗塢聽春山暖,詩詠蘋洲暮鳥飛,這些描寫則表現了詩人對于自然景物的熱愛和感受。歌聲和詩的吟詠是詩人放松心情和追求靈感的方式,也是他思鄉之情和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有掖垣南步在,可能須待政成歸,詩的末尾,詩人表達了對于鄭員外的關心和期盼。掖垣是宮廷的內部禁地,這里暗示了鄭員外在朝廷的職位和權力。詩人希望鄭員外能夠成功完成工作,早日回到家鄉。
整首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對于邊塞、官場、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唐代社會的風貌和詩人的關懷,同時也傳達了對于友人前程的祝福和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