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有寄 / 作者:羅隱 |
丹青未合便回頭,見盡人間事始休。
只有百神朝寶鏡,永無纖浪犯虛舟。
曾臨鐵甕雖分職,近得金陵亦偶游。
東去西來人不會,上卿蹤跡本玄洲。
|
|
秋日有寄解釋: 《秋日有寄》是唐代羅隱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秋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事物的厭倦和返璞歸真的愿望。
詩中的第一聯“丹青未合便回頭,見盡人間事始休。”意味著作者在世俗事物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他通過描繪自己回頭看盡人間事物的意象,表達了對塵世的煩憂和對世間事物的厭倦。他想要離開這個世界,回歸內心的安寧。
第二聯“只有百神朝寶鏡,永無纖浪犯虛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向往。他將自然界比作寶鏡,把自己的虛舟比作細小的波浪。他想要遠離塵世的浮躁與短暫,去融入大自然的永恒與寧靜之中。
第三聯“曾臨鐵甕雖分職,近得金陵亦偶游。”描述了作者離開塵世,尋找內心平靜和解脫的過程。他曾經在鐵甕(指古代監獄)中當過監官,現在在金陵(南京)游玩,但他意識到無論在哪里,都無法真正逃離塵世的束縛。
最后一聯“東去西來人不會,上卿蹤跡本玄洲。”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孤獨。無論他走到哪里,他都很難與他人產生真正的接觸和理解。他與塵世的聯系已經斷裂,他的歸宿是在內心尋找的玄洲(指心靈的歸宿)。
整首詩以秋日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自然、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塵世的艱難與無奈、返璞歸真的向往和對內心歸宿的渴望。它透過作者的思維和感受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和心靈的寄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