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第作 / 作者:羅隱 |
年年模樣一般般,何似東歸把釣竿。
巖谷謾勞思雨露,彩云終是逐鹓鸞。
塵迷魏闕身應老,水到吳門葉欲殘。
至竟窮途也須達,不能長與世人看。
|
|
下第作解釋: 《下第作》是一首唐代詩,作者是羅隱。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以及他在官場中的遭遇和心境。
詩中的“下第”,指的是在科舉考試中考取一個較低等次的考試成績,沒有取得高的官職。詩人用“年年模樣一般般”,來形容自己每年都是同樣的結果,沒有什么變化。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的無奈和失望。
接下來的兩句“何似東歸把釣竿,巖谷謾勞思雨露”,表現了詩人對于官場的不滿和對于田園生活的向往。詩人覺得東歸(歸鄉)捕魚比在官場任職更自由快樂。他認為在官場上奔波勞累只是為了追求那些虛無的東西,而田園生活才是他真正渴望的。
接下來的兩句“彩云終是逐鹓鸞,塵迷魏闕身應老”,表達了詩人對于名利的看透和對于時光流轉的感嘆。他認為那些華麗的彩云最終也只是追逐著鹓鸞,而人的一生也只是被塵埃所迷失,最終也會老去。
最后兩句“水到吳門葉欲殘,至竟窮途也須達”,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盡管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但仍然要堅持走到最后的意愿。他對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并不放棄,即使最終結果不盡如人意。
整首詩通過描繪詩人在官場中的遭遇和對于田園生活的向往,表達了詩人對于名利的看透和對于人生苦難的認識。詩人以自己的經歷自然地抒發了對于官場的不滿和對于真正幸福的追求。整首詩充滿了深沉的哲理和對于人生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詩人對于功名利祿的追求和對于內心真正滿足的渴望。 |
|